编者按:《公共图书馆法》将过去三十多年里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既为图书馆事业建设提供了纲领和指南,又为人民享有公共文化权益给予了保障。朔州市图书馆馆长张猛在接受《图书馆报》专访时,针对《公共图书馆法》条文中加强科学管理、人员经费保障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加强馆际合作、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这些方面提出专业分析见解,以《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为契机,张猛就朔州市图书馆重要工作领域做出相应部署规划。在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的今天,期待更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努力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勇于创新,敢于作为。
《公共图书馆法》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文化立法,开创了我国为图书馆行业立法的先河,这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公共图书馆在基础服务、业务建设、内部管理、社会协作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进行着积极探索和创新,行业面貌日新月异,事业成就有目共睹。《公共图书馆法》就是将过去三十多年里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既为图书馆事业建设提供了纲领和指南,又为人民享有公共文化权益给予了保障。
纵观本法的各项条款,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重点推行的。
一、强调了公共图书馆要加强科学管理
本法第23条指出:“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重点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理事会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为此,国家文化部在2014年还专门列出10家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朔州市图书馆也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观了过去僵化的管理模式,人员聘用更加灵活,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但在具体推进法人治理的实施上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如怎样界定“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的资格与比例,如何加强监管机制、如何管理和运行好理事会设立的基金会等等,都是需要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进程中继续探索和尝试。
二、图书馆事业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本法第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 把各级政府建设、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上升为法律责任,有效解决了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发展而图书馆经费、人员等诸方面得不到根本保障的突出矛盾。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加强馆际合作
本法第13条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第48条“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障,然而在政府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联合社会力量联合办馆,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寻求广阔发展。另外,加强馆际合作,实施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服务,可以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共建共享。这有利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各类型图书馆广泛参与服务的更大规模的新体系,立法有力地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化发展。
四、要更注重专业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
专业化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职业要求,首先要配备专业馆员保障读者对其所需知识和信息的基本服务;其次,要保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执行“智力型”业务,要能提供更加深层次和高质量服务;第三,专业化更多体现在服务、活动等的专业策划中,这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更需提倡和培养的一种能力。
本法第19条规定馆长“应当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第35条规定要提供“立法决策咨询服务”、第40条规定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优质快捷的数字服务、第41条规定要加强古籍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条款都是要求公共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配合本法的出台,我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将法人治理结构推向纵深。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岗位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出台绩效考核细则,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能够有所突破,使岗薪制得以深入推行。要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对各部室的档案资料管理水平、项目制运作、团队建设、馆内各项活动参与率、任务达标率、读者满意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提升执行力,确保有效落实;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根据公共图书馆法的要求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与我馆人才队伍现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开展馆员继续教育,全面提升馆员的服务观念、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学术研究的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馆员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
3、继续加强社会合作,全力推动全民阅读。运用“营销”思维、“平台”思维、“图书馆+”思维,积极拓展社会合作范围,大力开展联办、合办,借助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全民阅读推广的合力,并加大对县区馆和各分馆的指导服务力度,特别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方面,要倡导联合举办,形成上下联动、协作配合的大图书馆格局,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其他话题:
《公共图书馆法》还呼应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要求,公共图书馆法注重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注重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这是解决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人群不平衡的重点工作;另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公共图书馆法在第1条就很好契合了这一点。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本身就体现了我国高度的文化自信,也昭示着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也要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充满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要勇于创新,敢于作为,全力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