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闯出一片新天地——江苏常熟图书馆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

  • 发布时间: 2015-09-20
  • 作者: 冯新照
  • 阅读次数: 3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5-09-16


作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中的佼佼者,常熟图书馆并不满足于在总分馆建设和各项服务创新领域已取得的成绩,总是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为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常熟图书馆馆长李向东带领班子一起思考,开始了“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之一:突破总分馆纵向的“金字塔”结构,联合社会机构进行横向发展,形成“图书馆+组织”的新型分馆。

实践“图书馆+组织”的新模式,其中既有“图书馆+机关”,如建立了市委组织部分馆等;也有“图书馆+企业”,如建立了阿特斯图书室等。此外,在2015年举办的第八届常熟阅读节期间,常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0多万元,联合常熟图书馆共同打造了开发区自助图书馆。截至2015年6月,常熟图书馆共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军营等分馆23个,服装城、国税局、海关、琴湖小学、空军雷达部队以及虞山镇各管理区分馆建设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熟图书馆还选择在儿童福利院、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看守所等地建立了46个流通服务点,为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阅读服务。

探索之二:突破图书馆固有的公共文化圈子,加强与高校深度合作,形成“图书馆+教育”的联盟合作模式。

近年来,常熟图书馆在江苏省率先与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地全方位深度合作,利用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新图书馆,建立了“三中心”。一是常熟市科技文献信息查询中心,集科技文献信息、阅览、咨询于一体,为企业提供科技动态、工业技术、产品标准、发明专利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常熟地方文献阅览研究中心,集地方文献征集、阅览、研究于一体,为本地区及相关城市服务;三是常熟公共图书馆流转服务中心,集图书采编、配送、流通于一体,为全市各分馆、基层图书流通服务点提供资源保障,承担全市基层图书馆的业务指导、辅导职能。

探索之三:突破图书馆不入商业场所的“藩篱”,大胆尝试与商业组织合作,建立“图书馆+场所”的新型分馆。

“图书馆+茶室”——望虞台分馆。望虞台茶室为2000年常熟市政府十件实事工程之一——尚湖拂水堤工程的一部分,其地点好、人气旺。今年1月28日,常熟图书馆利用其地域优势在此建立了图书角,并配备了2000余册书刊。

“图书馆+咖啡屋”——西城楼阁分馆。西城楼阁位于常熟古城西部、虞山东麓,与城垣和阜成门毗邻,是闻名遐迩的“虞山十八景”之一。今年4月17日,由常熟图书馆联合虞山风景区管理处和七溪流水咖啡吧共同打造的西城楼阁书屋建成启用。

“图书馆+风景区”——四景小院书屋。尚湖风景区的四景小院可四面观景。常熟图书馆在这个小院内设的“尚湖书屋”去年10月22日向市民开放。书屋有图书1300余册,种类涉及企业管理、励志教育、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等多个方面,既可阅览,也可凭图书卡借阅。

“图书馆+场所”是常熟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和探索民营企业融入书香城市的新尝试。这些分馆的建成启用,为市民和游客读书休闲提供了极好的去处,让“悦读”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常熟市,总分馆、“四位一体”和“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的“三级跳”。在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总分馆体系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常熟图书馆充分发挥市镇总分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全面推进村级图书室建设。2010年以来,常熟多部门联手建立了农村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四位一体”综合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全市232个行政村目前已全覆盖。从总分馆到“四位一体”的跨越,解决了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最大的难点在农村的问题,而目前从“四位一体”到“图书馆+”的跨越,真正实现了社会细胞的图书馆化和图书馆的泛在化。有了“图书馆+”,老百姓才真正有了身边的“便民文化超市”。(柯平)


编辑 综合业务部 冯新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