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宫寺释迦塔塑像秘藏辽文物

  • 发布时间: 2016-03-03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42

19749月在维修木塔时从第四层释迦佛塑像内发现一批辽代文物。这批文物极为珍贵,为国内罕见。尤其是辽刻、彩印经卷佛像,填补了我国印刷史的许多空白,为一级文物。经装裱修复,整理出94件,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  辽刻经47件。以辽统和八年(990)雕印的《上生经疏科文》为最早。最长的是《涅槃义记第八》经卷,总长33.3米。依千字文编号的藏经共12卷,都是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在燕京雕刻的,是我国最早的藏经之一。当时辽在燕京(今北京)设印经院,专门从事刻经。这批辽刻藏经后署参加雕刻的刻工姓名有45人之多,刻坊亦有多处,可见当时燕京印刷业的兴旺发达。从中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当时燕京的政治、经济形势。这批刻经的发现,对北京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第二类  写经、杂抄32件。写经是佛教徒为传播教义而作的一种功德。这批写经亦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如辽代名僧守臻、孝思抄写的经本,字体隽秀,足称精品。重熙十年(1041)抄写的《法华经手记第七》,计40余纸,书写整齐,未避辽讳。杂抄中有戒仪、借贷、辩状、习字等,内容十分丰富。更有一部通俗文学写本,既有劝人信奉佛教的通俗唱词,还有类似后来通俗小说的释教感应故事。这对研究辽代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史料。

第三类  刻书与杂刻8件。这批刻书最引人注目的是世所仅有的辽版书籍《蒙求》。《蒙求》一书是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唐代李翰编撰,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采用对偶押韵的句子,四字一句,以宣讲历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识字和道德教育。《蒙求》一书在敦煌石窟曾发现唐人写本残卷,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此书的发现对研究《蒙求》正文原貌,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燕台大悯忠新雕诸杂赞一策》、《玉泉寺菩萨戒坛所牒》等。其中《菩萨戒坛》刻书为筒子封,封背合缝处有“五台山松子欲(峪)下水院讲经律论沙门”字样的封套残纸。五台山当时属宋,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宋辽的文化交流。

第四类  绘画、刻版印刷佛像7件。计有《神农采药图》一件,图中彩绘人物,面形丰满,赤足袒腹,披兽皮,围叶裳,负竹篓,举灵芝,行于山石之间。《药师琉璃光说法图》二件,《南无释迦牟尼佛像》三件,后者为辽代水印红、黄、蓝三色雕版画,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对研究雕板印刷史有重要意义。

文物的入藏年代,据考当在塔内塑像时,最晚是在金初。这些文物发现时大部分已被鼠啮害,有的成为碎片,现已全部修复。藏于应县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