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塑

  • 发布时间: 2016-03-03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63

1980年原朔县煤炭办公室职工蔡世洲在西古城墙挖土时发现法华塑17件,交回崇福寺文管所。经过专家鉴定,为明代中期作品,属一级文物。有八仙庆寿(老寿星、八仙)一组9件,乐伎一组4件,琴高乘鲤一组2件,《西厢记》人物、麒麟各1件。

寿星老态龙钟,面带微笑。八仙有的神情怡然,有的身广体胖,有的安详凝视,有的手舞足蹈。乐伎一组4人,高鼻深目,身广体胖,着胡服。或持乐器弹奏,或边奏边歌,或边歌边舞。这批法华塑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在制作时采用模、塑结合的方法。色釉为黄、绿、紫,人体裸露部分均露素胎,刷一层白粉,使肉体与服饰形成明显对比。

“法花”又称“法华”或“珐华”,是明代中期时晋南一带从琉璃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品种。法花器和琉璃器的胎与釉配方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琉璃器以铜作助熔剂,釉色一般是黄绿二色,而法花则是以牙硝作助熔剂,底色先采用沥粉法,在陶胎上用泥浆勾勒出凸纹轮廊,然后以黄绿紫填出花纹色彩。琉璃器多是建筑饰件或佛事供器,法花多是花瓶、香炉、动物之类。在这一批法华塑中人物有16件,其中以4件乐舞伎最为生动。

乐舞伎带座通高23.527厘米。虎背熊腰,宽腮大耳,均系胡人形象,着镶边过膝彩衣,穿长靴。三乐伎各持琵琶、手鼓、拍板,作演奏状。一舞伎一臂扬袖,一臂垂收袖,作舞蹈状。衣着样式各异,或交领衣套外披,或圆领衣披云肩,或袒胸露腹,或袒一肩。衣褶线条流畅,具有飘动的韵律感。釉色深沉古朴,素淡典雅。造型比例适当,表情喜笑诙谐,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