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新民主政权的建立

  • 发布时间: 2016-03-03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228

与顽固派的斗争

抗战初期,阎锡山在朔县、平鲁、山阴的政府全部垮台,旧职人员四散逃走,随即八路军北上挺进到朔州,与党组织派到朔州的地方干部密切配合,开辟了以洪涛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朔县、平鲁、山阴均建立了代替旧政权的“动委会”(有的县开始叫抗日救国委员会)。各“动委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活动,维持社会秩序,清剿土匪,打击汉奸、特务的破坏活动,创造了一个抗日救国的崭新局面。这时,早已逃之夭夭的阎锡山旧政府,却打着“正统政府”的旗号来到根据地,妄图夺取政权。阎锡山的第二专员公署专员杨集贤于193712月首先给平鲁县派来县长刘子元(又名刘剑)组成了“平鲁县政府”。1938年春,又委任刘小劝为朔县县长,成立了“朔县县政府”,这些“县政府”大都龟缩在远离朔州的岢岚县。有时派出小股人员到我根据地发号施令,限制中国共产党动员人力、物力抗日,甚至还下令不准老百姓给抗日群众团体吃饭,并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纪律很坏”等。

193810月,阎锡山旧政府平鲁县县长张应元,竟下令解散平鲁县“动委会”和各群众团体,扣押了中共部分领导干部。晋西北“动委会”立即派人到平鲁县,与张应元进行说理斗争,迫使张应元又通知恢复了平鲁县“动委会”和各群众团体,释放了全部被扣押的干部。

阎锡山顽固派同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主政府、抗日团体的摩擦事件时有发生。如阎锡山朔县五区政府,采取种种手段下令取消抗日群众团体、断绝粮食供应,限制人民的抗日活动,经我方多次交涉,没有结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在韩家村大庙院内召开群众大会,与顽固区长王业基进行了说理斗争,屈健、李林亲临会场,迫使王业基认了错。不久,王业基便弃官逃走了。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旧政府既有统一、团结的一面,又有斗争的一面。193912月,当阎锡山撕破了伪装的假面具,悍然发动了“晋西事变”,企图夺取山西各个抗日根据地。晋绥边特委根据晋西北党委的指示,立即作出向顽固派反击的具体部署,于1228晚统一行劝,一夜将平鲁、朔县的顽固政府全部摧垮,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扫除了抗日障碍,巩固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

反对顽固派的斗争胜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194021日,晋绥边特委在右南尖山村召开了各界人士参加的代表会议,庄严隆重地成立了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主选举屈健同志为专员,李林同志被任命为秘书主任。紧接着各县抗日民主政府也相继成立,平鲁县县长李精忠,朔县县长宇洪,山朔怀右县(即南山县)县长王焕光。

随即,各县普遍开展了基层政权的选举。到年底,抗日根据地各村都选出了自己的村长、闾长。至此,深受阎锡山反动政府统治的朔州人民,第一次掌握了印把子,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主人。

开展“四项动员”

“四项动员”就是抗日民主政府在根据地开展的动员老百姓捐粮食、捐现金、参军、做军鞋活动。这是抗日新政权建立后在全区开展规模较大的一项工作。它得到了根据地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有许多开明地主、绅士自愿献粮捐款,不少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出现了很多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哥哥送弟弟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在妇女中,掀起热爱子弟兵的高潮,她们夜以继日地赶做军鞋,朔县西山区和平鲁四区一带共有80多个村子,人口约2万余,捐献现金达3万多元(银洋),粮食4500多石,军鞋3000多双,入伍新兵多达300名。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